第一百四十九章 迁怒史官

傅锦书 / 著投票加入书签

志向小说网 www.zhixiangxian.com,最快更新重生之山河谋最新章节!

    “夫人,不好了,陛下要杀史官,夫人快去劝劝吧!”

    未央宫的宦者自从苻坚气冲冲地回来,下令杀掉陪苻诜玩的那个倒霉蛋开始,便战战兢兢,生怕迁怒到自己头上。

    见苻坚诏史官来,苻坚怒气隐隐,问道:“建宁郡公李威,离世已一年之久,朕感念其恩德,追谥其为建宁烈公。太后苟氏,朕之生母,一生勤勉,并无大过,为何到了你的笔下,建宁烈公便成了太后裙下之臣?建宁烈公乃太后母家之人,两人亲近,无可厚非,可为何到了你的笔下,便成了辟阳之宠?荒诞如此,你可知错?”

    史官拜礼过后,直挺挺地站着,面对苻坚,直言道:“臣为史官,必须公正,是什么就臣便写什么,不能隐讳事实真相,‘直笔’才能治史,这是臣为官之风骨,臣自问仰不愧于天,俯不怍于地,何错之有?”

    听闻这话,苻坚将手中书册投掷至史官跟前,大怒道:“好一个‘直笔’才能治史,朕问你,烈公李威与太后在账中密谋杀苻生与苻法,这是你亲眼所见,还是亲耳所听?那时太后还不是皇家人,不过是文桓帝未亡人而已,还敢说你不是假借史官之名,对过往妄加臆测?”

    “臣自问问心无愧,对得起手中这支笔,也对得起史官之职,陛下若不信,大可去与太后对质。”那史官站得愈发笔直

    “朕是否与太后对质,是朕之家事。朕敬重史官,不是让你们伪造历史,篡改历史,贻害后人!”苻坚大怒。

    “陛下之家事,便是天下之国事!臣舍生取义,也不会更改史书上的一个字!”史官毫不退步。

    “你以为……朕不敢治你的罪,不敢杀你吗?”苻坚指着站在殿中的人,大怒道。自古帝王杀史官是大忌,一旁的宦者担心苻坚真的会杀了这史官,偷偷退了出去,去华阳宫没找到张夫人,又去往太后宫中,这才找到张夫人来相劝。

    “臣执笔之初,便得前人教诲,安身立命之本,无非一个‘德’字而已,为史官者,最重要的就是要有史德,这是我们史官的风骨,不可更改。陛下若因臣‘直笔’而降罪于臣,因臣‘守德’便要取臣项上人头,是臣之荣幸。”说着,史官跪了下来。

    九歌一路问了宦者始末,觉得确实是史官不仁义,到了殿外,生怕再慢一点,苻坚真的会降旨杀了这人,不等宣召就闯了进去,朝史官道:“先生大义,臣妾师从于百里先生时,曾听闻‘有国者,不可以不知春秋’‘史之为务,申以劝诫,树之风声’,以史为鉴,说白了便是以史官为鉴,臣妾人生之一憾事便是没能成为女史,能执笔写春秋。”

    “你怎么来了?”苻坚见九歌闯了进来,殿内剑拔弩张的气氛瞬间被冲淡不少。

    这位史官不熟悉后宫之人,愣愣地看着九歌,见苻坚对她的态度,猜到了这可能便是宠冠后宫的凉国公主张夫人,乍闻她还是百里先生高徒,还为自己说话,一时挺起身来。

    九歌拍了拍苻坚手背,朝史官说:“臣妾本在太后身边侍疾,惊闻此事,不得不来。史官的笔之所以有价值,是因为他们既在写历史,也在书品德,‘对己清正’便可以‘对史公正’。臣妾协助皇后整肃六宫期间,曾诏来女史,了解后宫事宜。自然知道太后自送别阳平公苻融之后便久居深宫,女史所书,似乎与先生笔墨不同,不知先生所书太后诸事,从何而来?”

    “当史官,就要心术正,着书要有史德,风骨可鉴。先生口口声声说‘直笔’,句句不离‘史官风骨’,敢问先生,太后尚是东海公府老夫人时,府中诸事,并不需要史官记载。进宫成为太后之后,女官也并未提及太后与建宁烈公有阴私,先生论断,究竟是捕风捉影加以揣测,还是直笔录天下之事,只有先生知道。”

    “再者,陛下与臣妾师承一脉,重视历史,素来对尔等以礼相待,要的便是你们直笔公正,是什么就写什么,不隐讳事实真相。你口口声声求陛下因你‘直笔’降罪于你,因你秉承风骨诛杀于你,想要借此青史留名,陷陛下于不仁不义,其用心险恶,无人能及。陛下已提点于你,你仍妄加揣测,不思悔改,一心求死,甚至鼓动陛下与重病缠身的太后对峙,藐视君威至此,还窃以文人风骨自居,只怕天下人皆要以你为耻!”

    见她骂的过瘾,苻坚并未阻止。

    “夫人慎言!”跪在地上的史官龌龊心思被揭破,又被一妇人指着破口大骂,脸上有些挂不住。

    “怎么,史官还要将本宫大骂无德小人记录在册,给我留一个蛮夷悍妒的名声吗?史官可知,我西凉之地,本就大儒无数,我张家祖上更是师从荀子,传承已久。如此小事,就不劳史官笔墨,自有女史会为本宫记载。再者,太后急于见陛下,还请史官自便。”说完,九歌拉着苻坚,去往太后宫中。

    一路上,想起刚才九歌维护自己大骂史官的样子,苻坚只觉得痛快。只有九歌知道,她若不痛骂那史官,拉着苻坚离开未央宫,只怕那史官此时已经人头落地,苻坚也要被天下文人口诛笔伐。

    一路无言,到了太后宫中之时,苟太后已是用参汤吊着最后一口气,等苻坚苻融兄弟来相见。苻坚入内,太后遣散众人。

    九歌和苟云都退了出来,在殿外等候。苟云边落着泪,边朝九歌喃喃道:“当初在龙骧将军府上初见你,你粉雕玉琢,有娘亲疼爱,长辈关心,而姨母不将我放在心上,不曾认真教养我,我不如一般女儿郎那样神采奕奕,我是怨过她的。”

    九歌记不起曾经初见时的情景,自顾自答道:“可她到底还是养大了你,还将你嫁给了她最出色的儿子,为你整顿宫闱,爱人论迹不论心,如今她将驾鹤西去,从前种种,该放下的就放下吧。”

    苟云看着紧闭的殿门,心说,都过去了,放下吧。可是她怎么放下,若她不曾捧出一颗真心来,她还能放下,可是,凡此种种,她此生之不幸,皆与他们有关,叫她怎么甘心!